微信定位“老赖”财产
2017-09-29 09:55:34来源: 广州日报作者: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曾毅、冯嘉敏、马俊贤 通讯员邱霖静)昨日上午,顺德法院向新闻媒体通报了“执行110”系统的成果:截至发布会之日,顺德法院“执行110”刚好试运行10天,其威力已经初显,其间共计出警93次,出动警力286人次,成功协助扣押车辆11辆,司法拘留3人,强制清腾房屋23间,协助实施查封财产等强制执行措施37次。
法院与当事人无障碍沟通
顺德法院“执行110”,是顺德法院刚成立的执行指挥中心快速反应队伍的简称,该队伍由18名司法辅警和全体执行法官(员)组成,实行“5+2”24小时全天候实体化运作,专门协助执行法官采取扣人、扣车、查封扣押财产等强制执行措施,这是顺德法院在 “基本解决执行难”方面做出的又一创举。
为做到快速反应和有效应对,顺德法院配置了执行110值班室,包括节假日和双休日在内,每天24小时由一名带班领导、一名执行法官(执行员)和三名司法辅警共同当值,接受被执行人财产及下落线索;配置工作固话“22663821”、工作手机“18000850110”、微信“顺德法院执行110”等多途径、全天候的值班联系方式,实现了法院与联动部门、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零距离、无障碍沟通。
有了微信群易找执行法官
“执行110”中最特别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建立了“执行法官、当事人和律师”等成员在内的微信群。顺德法院规定:立案后一周,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以通过诉讼服务热线“12368”查询具体案件承办人对应执行的工作微信号。
这种微信群首先一大效用就是法院判决下达后,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很容易找到执行法官,在微信群里就能随时看到法官的动态,而且顺德法院还有硬性规定:当事人和利害相关人在微信群,如果“@了法官”,法官在24小时内没有回复,就会受到处罚;而这个微信还是一个具备法律效力的微信群,顺德法院明确解释: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添加执行工作微信,即该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确认以己方微信作为电子送达地址;承办人通过微信方式送达执行文书具有法律效力等。也就是说,这个特殊的微信群,里面是有严格法律意义的“电子证据”。
严格规定下,打击“老赖”的微信群有着强大的执行能力。据顺德法院院长万选才介绍,有一个微信群的当事人发现了“老赖”的一辆私家车,立刻运用微信“定位”功能,法院马上派出工作人员进行查封,十分高效。另外,顺德法院追击“老赖”的力度也越来越大,“老赖”子女就读贵族学校的信息也可以进行举报。
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微信群:群友之间发言要“言之有物”,不能发无聊信息,也不发与工作无关的“鸡汤文”,“更过分”的是,群友之间不能发表情包,也不能发红包,而群主如果接到群友的咨询,24小时内没有回复,群主还要受到处罚。
如此严格的微信群,其实是顺德区人民法院“执行110”系统中的重要一环,重点缓解法院判决后“执行难”的问题。
据统计,2017年1至9月26日,顺德法院总收执行案件20118件,与去年全年收案数基本持平,较去年同期16424件增加22.5%;结案13090件,较去年同期10254件增加27.7%;执行到位总金额逾19.77亿元,较去年同期7.15亿元增加了176.5%。预计全年总收执行案件超过2.5万件,执行法官(员)人均负案数超过7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