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申报失信惩戒动真格!骗税、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恶意举报等将被重点关注……

2019-08-29 09:13:49来源: 证券时报作者:证券时报

  注意了!个税申报将纳入信用记录。

  近日,发改委、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个人所得税纳税信用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建立健全个税纳税信用记录,完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通俗点说,个税申报要真实、准确,信用承诺的履行情况将被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对个税纳税信用记录持续优良的纳税人,会有“绿灯”待遇。失信当事人则会受到联合惩戒,面临被金融机构限制融资授信、限制乘坐高铁、飞机等惩罚。

  全面实施个税申报信用承诺制

  2019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惠及上亿个税纳税人。纳税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

  作为流程规范的具体举措之一,《通知》明确,个税申报信用承诺制将全面实施。

  税务部门在个税自行纳税申报表、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等表单中设立格式规范、标准统一的信用承诺书,纳税人需对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守信承诺。信用承诺的履行情况纳入个人信用记录。

  税务总局以自然人纳税人识别号为唯一标识,以个税纳税申报记录、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报送记录、违反信用承诺和违法违规行为记录为重点。将全面建立自然人纳税信用信息采集、记录、查询、应用、修复、安全管理和权益维护机制,依法依规采集和评价自然人纳税信用信息,形成全国自然人纳税信用信息库,并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对于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存在偷税、骗税、骗抵、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恶意举报、虚假申诉等失信行为的当事人,税务部门将“重点关注”,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对于情节严重、达到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标准的,税务部门会将其列为严重失信当事人,依法对外公示,并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享。

  据记者了解,近期已陆续有不少地方税务部门开启了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核验工作。也就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提供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进行抽查。税务机关核验的范围是纳税人申请扣除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是否真实。合适途径包括纳税人自己提供的资料,比如纳税人填了住房贷款利息的专项附加扣除,应当提供并留存的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等。另外,相关部门也会提供第三方证据。比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提供有关房屋(含公租房)租赁信息、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有关住房公积金贷款还款支出信息等。

  有奖有罚:守信者获得更多机会 失信者则被联合惩戒

  《通知》明确对个税守信纳税人提供更多便利和机会。探索将个税守信情况纳入自然人诚信积分体系管理机制。对个税纳税信用记录持续优良的纳税人,相关部门应提供更多服务便利,依法实施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等激励措施;鼓励行政管理部门在颁发荣誉证书、嘉奖和表彰时将其作为参考因素予以考虑。

  对个税严重失信当事人则实施联合惩戒。税务部门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个税严重失信当事人联合惩戒机制,对经税务部门依法认定,在个税自行申报、专项附加扣除和享受优惠等过程中存在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相关信息并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

  当然,大家也不必担心自己的信息被泄露或者被“误判”。《通知》也明确要加强信息安全和权益维护。将强化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加大对信用信息系统、信用服务机构数据库的监管力度,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和个人隐私,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并建立异议解决和失信修复机制。对个税纳税信用记录存在异议的,纳税人可向税务机关提出异议申请,税务机关应及时回复并反馈结果。自然人在规定期限内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可以通过主动做出信用承诺、参与信用知识学习、税收公益活动或信用体系建设公益活动等方式开展信用修复,对完成信用修复的自然人,税务部门按照规定修复其纳税信用。对因政策理解偏差或办税系统操作失误导致轻微失信,且能够按照规定履行涉税义务的自然人,税务部门将简化修复程序,及时对其纳税信用进行修复。

  失信惩戒动真格 截至今年6月底金融机构限制融资授信2.03万户

  纳税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记者了解,税务总局已把纳税信用建设作为完善税务监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推进。近几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制度建设方面:从2014年开始,税务总局制定了《纳税信用管理办法》以及相应的指标体系、评价办法,初步建立了纳税信用管理一系列基本制度体系。目前,基本实现了对所有企业的全覆盖。此次加强个税纳税信用建设,将进一步完善纳税信用体系建设。

  守信激励方面:税务总局在2016年率先与16个部门签署了联合守信激励的合作备忘录,为守信纳税人提供涵盖18个领域的41项激励措施。特别是税务总局与银保监会联合推出的“银税互动”,经过纳税人授权,把企业的纳税信用相关数据推送给银行,银行据此给企业贷款。这种方式经过几年实践,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银行通过“银税互动”方式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累计178.5万笔,贷款金额2.7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143.6万笔,贷款金额1.4万亿元。

  失信惩戒方面:税务总局与33个部门签署了失信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截至今年6月底,税务部门公布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累计达2.39万件,并推送给有关部门实行联合惩戒。其中,公安部门办理阻止出境5773人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限制1.98万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和监事等职务,金融机构限制融资授信2.03万户。

  通过这些制度建设,以及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目前我国纳税信用整体水平呈逐年提升趋势。

  据税务总局公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有2569.31万户企业取得了纳税信用级别。其中,A级纳税人125.58万户,占比4.88%;B级纳税人1036.92万户,占比40.36%;M级1109.59万户,占比43.19%;C级117.04万户,占比4.56%;D级180.17万户,占比7.01%。

  上半年个税减税302亿元 5190.5万人享受该项政策

  受国务院委托,8月23日下午,财政部部长刘昆向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十二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谈到了个税改革情况。他表示,今年1月1日起,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开始实施。“1-6月减税302亿元,5190.5万纳税人享受该项政策。提高个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实施专项附加扣除,累计有1.15亿纳税人无需再缴纳工薪所得个税”。

  个税改革“红包”直接增加了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在减税降费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跑赢上半年GDP增速。6月份消费增速出现明显回升,同比增长9.8%,较5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而加强个税纳税信用建设也是为更好地公平享受减税红利。

  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立健全个税纳税信用记录,完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加强个人信息安全和权益维护,有效引导纳税人诚信纳税,公平享受减税红利,能推动税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展个税纳税信用建设,要坚持依法推进原则,也要坚持权益保护原则,注重纳税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健全信用修复机制,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税务部门将进一步优化税收执法方式,完善税务监管体系,深入推进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积极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

法律服务